甘肃秦文化研究会办公驻地在礼县县城,远离省会城市兰州、远离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县内的研究会成员大多为秦文化研究业余爱好者,撰写学术论文是大家共同面临的最大困难,但礼县境内现已调查清楚的秦文化遗址就有39处,还有一座陈列着成千上万件出土文物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并且每天都能够接触到各种秦人遗留下来的民间习俗,听到秦人流传下来的各种民间传说故事,这一切又为研究秦文化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和条件,也让甘肃秦文化研究会找准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路径。
为了切实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近年来,研究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对史书记载、学术研究成果与考古成果的搜集整理上,集中在了对出土文物的地点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对接上,并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历史真相,将其转化为各行各业都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和文字,力所能及地在各种场合进行宣讲,让秦文化研究成果走出了典籍、走出了教科书、走出了学术圈,走出了领导层,走进了各行各业,走进了千家万户。
长期以来,我们按照“研究工作必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研究工作必须与文献资料、考古成果和礼县的秦文化遗址联系起来,必须与礼县的仰韶文化遗址、《诗经》文化、三国文化遗址以及近现代史文化联系起来,必须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的指导思想,让许多扑朔迷离的资讯渐渐地落到了实处,让各种文献资料中的人物与事件渐渐地联系在了一起,让秦先祖从山东到礼县、再从礼县到陕西的活动轨迹渐渐地清晰了起来。秦人从建国到统一天下所经历的500多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研究成果十分鼓舞人心。
一是明确地提出了:礼县是秦人崛起的龙兴之地,是秦国的发祥地;礼县“西山遗址”是“秦人东来”后、秦国在西犬丘的第一处都城所在地,是安葬秦襄公祖父秦仲的地方,是秦襄公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
↑图为礼县西山遗址。
二是明确地提出了:礼县是“襄公嫁妹”的地方,那时的秦襄公还不是国王,只是一位部族联盟首领;襄公嫁妹和亲,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统一战线政策的先河,也为后来的“襄公始国”和秦人挺进关中平原奠定了基础。
三是明确地提出了:礼县是秦人东进关中平原时的根据地和大后方,是秦皇祖邑、秦祖故邑和大秦帝国的摇篮,是秦文化的发祥地。
四是明确地提出了:礼县鸾亭山遗址是秦襄公举行祭祀天地祖宗时的“西畤”,鸾亭山遗址是秦国、秦朝及汉朝时代的国家级祭祀场所,相当于后来北京的天坛和地坛。
↑图为礼县鸾亭山遗址。
五是明确地提出了:礼县四角坪遗址是为秦始皇称帝后、第一次“西巡”回老家祭告天地祖宗修建的一座国家级大型礼制性建筑群。四角坪遗址和秦始皇兵马俑是同一个时代的建筑物,两处建筑所用的砖瓦规格和图案一模一样,如果按照建筑规模计算的话,四角坪遗址建筑群的建设需要400个强壮劳动力工作8年才能完成,所以四角坪遗址是在秦始皇担任秦国国王、天下还没有统一时就着手修建的一座祭祀坛,相当于后来北京城里的天坛和地坛。
位于西汉水二级台地上距离四角坪遗址最近的祁窑村,就是当年为修建四角坪上的祭坛烧制砖瓦的地方。祁窑村因当年祁姓人家在当地开办砖瓦窑而得名。祁窑村一个名叫祁长义的年轻人,至今还在传承祖业烧制陶器。
↑图为礼县四角坪遗址俯瞰图。
六是明确地提出了:“秦人东来说”的学术观点是正确的,再无需各地学者专家耗时论证。秦人在历史上是分几次从山东半岛迁徙到礼县一带来的,第一次是帝尧时代的“和仲测日”,因为礼县当时称西,被人们认为是夕阳西下的天边边,是国家测日祭日的必选之地;第二次是商朝末年的中潏“在西戎,保西垂”,因为当时被戎人占领着的礼县是商王朝的边界地带;第三次是周王朝初期被集体发配,这一次的迁徙实际上是落难后的嬴部族群到礼县投奔亲人来了。
七是明确地提出了:礼县的地名最早叫西,后来叫西垂、西犬丘,秦汉至三国时代叫西县。
八是明确地提出了:红河镇的峁水河谷在古代叫“昧水河谷”,红河镇的天台山就是帝尧时代秦先祖“和仲一族”测日祭日的地方,礼县是夏历和二十四节气的发明创造地之一,礼县龙林一带的“春官说春”,是对先祖们用农历和二十四节气指导生产生活文化活动的一种活态传承。
↑图为天台山庆云寺八角亭。
九是明确地提出了:天上的银河是秦人按照地上的西汉水命名的一条星系,织女星是秦人为了纪念善于织布养蚕的老祖母女修而命名的一颗星星;明确了乞巧节是秦人为纪念老祖母女修而创建的一个节日,最早叫“祈鸟节”,因为西汉水流域的人从古到今都把鸟读作“巧”;明确了起初的乞巧节是秦人为女修和玄鸟祈福的节日,也是给未成年女孩子举办的成人礼和生产生活培训班,因为秦国当年的婚姻法规定,女孩子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十四岁。
↑图为礼县乞巧节。
十是明确地提出了:尧舜时代秦先祖是华夏腹地声望卓著的大部族,舜帝时代的首领就是与大禹同担治水重任的伯益,为了褒奖伯益,舜帝为伯益授了一面黑色旌旗,赐了嬴姓,并说嬴姓一族日后必会大出天下。这也正是秦人尚黑的根源所在。
明确了夏朝末年,伯益的后代费昌,亲眼看到了夏桀的荒淫无道,于是协助商汤王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成了商汤王的左膀右臂。
费昌的后代中有四个人非常厉害,一个叫造父,一个叫非子,一个叫蜚廉,一个叫恶来,造父曾经为周穆王驾车去昆仑山拜见过西王母,后因平叛有功,周穆王就把赵城,也就是今天的邯郸分封给了他,并给他赐了赵姓;非子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周孝王就将其封为附庸,并赐了秦姓。同宗同祖的两个人,一个姓了赵,一个姓了秦,这就是“秦赵一家说”的来源。
蜚廉行走如飞,恶来力大无穷,两个人都是纣王的忠实干将,“助纣为虐”的成语就是因为他俩对纣王太过忠诚而衍造出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周公率众平定了“三监之乱”后,周王室就把嬴姓一族从山东半岛发配到了西犬丘。
十一是明确地提出了:非子牧马的主要牧场就在礼县盐官一带,盐官的盐是非子养马成功的一个秘密武器。非子因为才华出众且长相俊美,就被周孝王破格提拔到了周王室,在今天宝鸡市的汧河与渭河之间为周王室养马。非子果然不负厚望,马养得非常好,周孝王因此而恢复了嬴氏一族的庙祀,并将其封为附庸,赐了秦姓,从此嬴氏一族就成了嬴秦一族,后来就被叫成了秦人。非子在秦人发展过程中功劳很大,是他让秦人从奴隶变成了将军,恢复了贵族的身份。
十二是明确地提出了:礼县红河镇六八图至岳费家庄遗址、永坪镇大堡子山遗址至永兴镇圆顶山遗址、城关镇西山遗址至石沟坪遗址,是秦人最早在礼县的三个中心活动区域。
↑图为出土于礼县红河镇六八图至岳费家庄遗址的秦公簋。
十三是明确地提出了:礼县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历史文化大断裂。第一次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北伐失败后“拔西县千余户于汉中”,让礼县一度时间成了无人区,三国以前的人文历史就无人知晓了。二是1930年8月3日,被鲁迅先生在《淮风月谈·双十怀古》一文里描述为“礼县土匪屠城”的事件,北洋军阀马廷贤的部队一天一夜杀光了县城里的7200多人,全县各行各业的精英同时遇难,文书档案被付之一炬,礼县的历史又一次被割断了。
正是因为礼县历史文化的这两次断裂,就让先秦史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西犬丘到底在哪里”“秦人到底是在哪里崛起的”两大千古历史谜团,这就一直要等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发现以后,先秦史研究的瓶颈才能够得以突破,两大历史谜团也才得到了破解。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的发现,填补了嬴秦历史研究中长期困扰人们的一段空白,揭开了“甘肃礼县就是西犬丘”“秦人是在礼县崛起的”的两大历史谜团的谜底。从此秦公四大陵园与秦始皇陵园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图为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
十四是明确地提出了:礼县的礼字,表达的是礼仪和礼乐文明,而不是“李店”的“李”字的谐音,因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县是秦文化的发祥地,而秦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讲究文明礼仪和注重军事发展。这从鸾亭山遗址、四角坪遗址的功能,以及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出土的编钟、石磬等礼器中都可以得到证明。
↑图为出土于大堡子山遗址的编钟。十五是明确地提出了:天水的地名起源于礼县,即先有礼县红河镇的“天水湖”,再有天水镇、天水郡和天水市。“天河注水”对天水地名的论证只是一种对字面的解释,而没有文献资料和考古成果的佐证与支撑。现存于礼县红河镇草坝村妙胜院敕碑上记载的“天水湖”和永兴镇蒙张村出土的战国时代秦人的“天水家马鼎”,是对“天水”地名来源最有力的证明。
↑图为出土于永兴镇蒙张村的“天水家马鼎”及铭文。
十六是明确地提出了秦人精神:即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变法图强的创新精神,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十七是明确地提出了:秦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是明确地提出了:礼县是一块曾经被遗忘了的历史文化高地。其根据,一是现展藏在甘肃省历史博物馆里的国家一级文物、仰韶时期的“红陶少女头像”,就出土于礼县石桥镇高寺头村,被选印在中学生美术课本,收录于《中国美术词典》;二是《诗经·秦风》中的《蒹葭》《无衣》《小戎》《车邻》《驷驖》《终南》六首诗歌的原创地是礼县;三是现展藏在国家博物馆里的秦公簋,1919年出土在礼县红河镇的王家东台;四是礼县曾经出现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东汉时以“不跪王权而名动京师”,以“一赋压两汉”而名闻天下的赵壹;五代时历任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因有诗万首勒成百卷”的“诗窖子”王仁裕;受到朱元璋激赏的教育家门克新,护国将军吕锦,武探花黄大奎,以及当代被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誉为“陇上文坛四君子”之一的农民诗人刘志清等等。
↑图为出土于礼县石桥镇高寺头村的“红陶少女头像”。
十九是明确地提出了:在介绍礼县县情时,要废止“先秦故里”“秦皇故里”的提法,而采用“秦皇祖邑”“秦祖故邑”“大秦帝国的摇篮”“秦人、秦国、秦文化的发祥地”的提法。
二十是明确地提出了:依托人文历史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礼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把文化旅游产业确定为礼县的龙头产业,把秦文化、《诗经》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遗址打造成旅游景点,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塑造成地标性文化符号,把出土文物复制成文创产品,礼县的旅游景点就可以形成连接陕西、四川、敦煌黄金旅游通道上的一个亮点,礼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就会出现旅游业“一马当先”、各行各业“万马奔腾”的喜人局面!
↑图为位于礼县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伟大的传承,必然有着深远的智慧;伟大的传承,必然有着伟大的文化!秦文化是智慧的文化,秦文化是伟大的文化,秦文化是原创性的文化。秦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秦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会黯然失色。秦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原创性。秦人的精神和时代的精神一脉相承!
民族复兴,其实讲的是文化复兴;中国梦,其实讲的是文化梦。没有文化就没有梦!丧失文化记忆的人,必然无知;抹去历史记忆的民族,必然疯狂。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中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三大文明”的消失,以及他们的后代们在今天的表现,就是因为他们的民族丧失了历史文化记忆,而“四大文明”中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愈来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没有中断,我们的历史记忆没有丧失。
秦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前行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伟大作用;秦文化研究事业神圣而又光荣,但任重道远,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作者简介
赵文博,男,陇南师专原党委书记,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陇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出版诗文集三部。
来源丨陇南礼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