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26增产背后,是中国为未来统一摊牌做准备?还是东亚格局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问题放在几年前,可能看上去有些遥远,可现如今东风-26导弹批量出厂,再也不是秘密。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通过北京的卫星图像显示,仅在,中国就生产了72辆东风-26导弹车,按一个导弹旅配备24辆车计算,足够组成3个导弹旅,也就是216枚东风-26导弹,这个数据只是年产量!
要知道,这导弹可是带有浓厚的“远程打击”气息,不仅能覆盖5000公里的范围,还能直接威胁到关岛的美军基地和航母舰队,堪称是区域内的一把利剑。
我们从央视的报道里,也能看到东风-26导弹部队的战备情况,导弹整装待发,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准备中。
西方情报认为,这导弹正批量“下锅”,而这个频率、这个节奏,显然是在做大动作。
为什么要加速生产东风-26?难道真的是为了局部冲突的准备?
当下,整个亚洲局势可以说是风雨欲来,中美之间的博弈似乎越演越烈。
东风-26的增产,传递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的“区域拒止”策略已经从理念落到了实处,这一切,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威慑,而是实打实的安全保障措施。
区域拒止,说得通俗点,就是让敌方无法接近,更别提直接威胁到我国的利益。
东风-26导弹拥有强大的打击能力,再加上近年来中国的工业体系迁往中西部,确保即使在冲突的极端情况下,关键的制造业也不至于受到沿海地区的影响。
从这种种举动来看,中国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有了充足的准备,不论是经济安全还是军事防御,都在稳步推进。
一边是导弹的加速投产,另一边却是生产基地的迁移,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意?
咱们不妨大胆猜测下,中国的这盘大棋,是否就是在为未来的中美摊牌做准备?
早在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就曾预测中国会为统一问题耗尽资源。
可如今,中国不但没有被拖垮,反倒是在“新三线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这些新建的产业带,遍布于偏远的中西部地区,与传统的沿海工业区完全不同,这让中国在未来可能的局部冲突中,有了更强的韧性和底气。
这种“内迁”策略背后的意图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在战争威胁的背景下,保护国家核心产业,不会因为局部冲突而陷入瘫痪。
这招棋下得不可谓不深,既规避了地缘威胁,又确保了产业链的安全。
东风-26本身的威慑力已经被“关岛杀手”的名头所证明。
这种导弹能够在几千公里外精准命中目标,谁敢靠近?谁敢挑战?
而随着中印边境协议的签署,一条不为人知的战线得以稳定下来。
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在东南方向有绝对的把握,在西南方向也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此时的东风-26,不只是一个威慑工具,而是未来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重要保障。
东风-26的增产背后隐藏的,是中国为应对未来国际形势复杂变化所作的长远布局。
我们可以说,东风-26就是为未来的“可能摊牌”而生。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