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球通讯社 中国村官 212年,荀彧仰天长叹、服毒自尽而亡,司马懿:荀顗杀光曹操族人

212年,荀彧仰天长叹、服毒自尽而亡,司马懿:荀顗杀光曹操族人

212年,荀彧仰天长叹、服毒自尽而亡,司马懿:荀顗杀光曹操族人

212年,荀彧仰天长叹、服毒自尽而亡,司马懿:荀顗杀光曹操族人

世人皆知,荀彧是曹操的得力助手,更是汉末名士。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再世萧何"却在寿春军营中服毒自尽。更令人唏嘘的是,荀彧之死竟成为曹魏王朝覆灭的伏笔。荀彧之子荀顗在多年后联合司马懿,彻底铲除了曹操的后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忠心耿耿的汉室大臣走上了绝路?荀彧的死亡,又为何会成为曹魏王朝的催命符?

一、荀彧的辉煌起点

颍川郡,这个位于中原腹地的地方,在东汉末年可谓是人才辈出。荀家作为当地望族,更是声名显赫。荀彧的祖父荀淑被誉为"神君",不畏强权,曾在朝堂上怒斥权臣梁冀。而荀彧的叔父荀悦,更是以清廉闻名于世。

汉灵帝中平六年,年仅二十六岁的荀彧被举为孝廉,赴京城洛阳任职。不料,董卓入主京师,天下大乱。荀彧当机立断,辞官归乡。然而,家乡颍川已难以安身,黄巾军余孽四处流窜。

荀彧带着族人辗转投奔冀州牧韩馥。此时,袁绍正觊觎冀州之地。韩馥不得已,将印绶让与袁绍。袁绍得势后,以上宾之礼相待荀彧。然而,荀彧却看透了袁绍"外宽内忌"的本性。

恰在此时,一位年轻的将领正在陈留起兵,此人就是曹操。不同于袁绍的首鼠两端,曹操起兵之初就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当联军议立刘虞为帝时,唯有曹操据理力争,坚决反对。这一幕,深深打动了荀彧。

建安元年,荀彧决定投奔曹操。初见之时,曹操惊呼:"子房既来,吾事济矣!"这句话道出了曹操对荀彧的期待。然而,谁也没想到,荀彧的才能远超曹操的想象。

不久后,吕布趁曹操东征陶谦之机,攻占了兖州。张邈、陈宫等人纷纷响应,兖州震动。荀彧面对危局,运筹帷幄。他先是巧施计谋,说服夏侯惇保住鄄城。随后,又力排众议,单刀赴会郭贡,使豫州兵马不战而退。

当时,荀彧对众人说:"兖州虽乱,然民心依附曹公,吕布不过是一介武夫,如何能安抚百姓?"果然,在荀彧的运作下,东阿、范县相继倒戈,为曹操收复兖州奠定了基础。

建安二年,面对吕布的进攻,荀彧提出"十胜十败论",分析双方优劣。他指出:"吕布勇而无谋,势必难以持久。"这番话不仅稳定了军心,更为曹操指明了致胜之道。

建安三年,曹操终于收复兖州。荀彧的表现,让曹操惊叹不已。他不仅有着张良的智谋,更兼具萧何治政的才能。因此,曹操将荀彧奉为心腹之臣,委以军国重任。

二、荀彧的汉室情结

兖州平定后,朝廷形势愈发危急。长安城内,李傕与郭汜争权夺利,血腥厮杀。汉献帝流落他乡,四处逃难。荀彧深知,这正是曹操一展宏图的最佳时机。

建安元年冬,荀彧上书曹操,力陈迎驾之策:"当今天下群雄并起,唯有迎天子以号令天下,方能名正言顺。"这番话说到了曹操的心坎上。此时的曹操,正需要一个合法的名义来统领诸侯。

不过,迎接汉献帝并非易事。杨奉、韩暹等人拥兵自重,张杨、董承等人也不愿轻易放权。荀彧为此定下三策:以德服人、以利诱之、以势压之。果然,在荀彧的运作下,汉献帝顺利迁都许昌。

迎驾之功,让荀彧在曹营中声望达到顶峰。建安四年,曹操南征荆州。此时袁术自立为帝,荀彧立即上书朝廷,请求讨伐袁术。这一举动,不仅坚定了曹操"匡扶汉室"的决心,更为曹军南下找到了正当理由。

建安五年,袁绍称霸河北,声势浩大。许多人劝说曹操先取荆州,再图河北。荀彧却独排众议:"荆州暂可不取,袁绍则不可不讨。"他分析道:"若让袁绍坐大,则山东诸侯必然响应,到时天下大势已去。"

这一年,曹操果断北上。然而不料,后方却出现了变故。刘备在徐州揭竿而起,汝南黄巾也蠢蠢欲动。荀彧当即派出亲信郝昭镇守后方,并暗中联络各地官员,稳定军心。

官渡之战爆发后,形势对曹军极为不利。袁绍大军压境,粮草补给困难,曹操多次致信荀彧,言及退兵之意。荀彧立即回信:"袁绍外强中干,不足为虑。"随后,他果断采纳韩浩的建议,在许昌大规模屯田。

建安五年冬,一场大火烧毁了袁绍的粮草,曹操终获大胜。朝廷特意追封荀彧为万岁亭侯,以表彰他的功勋。然而,荀彧并未因此沾沾自喜。他继续为曹操出谋划策,先后平定了河北、关中等地。

期间,荀彧多次推荐贤才,如钟繇、陈群、郭嘉等人,为曹营增添了不少干将。他更是亲自上阵,巡视各地,解决民生问题。在他的治理下,许昌一带百姓安居乐业,商贾云集。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些举措竟成了荀彧最后的辉煌。随着曹操势力的不断扩张,他对汉室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从诛杀台崇、冯硕,到处死董承一族,再到杀害汉献帝的皇子,种种迹象表明,曹操已不再满足于"汉室忠臣"的身份。

三、荀彧的隐忧与抉择

建安七年,一场震惊朝野的事件在许昌城中发生。董承密谋诛杀曹操的消息传出后,曹操雷霆大怒。他不顾汉献帝的苦苦哀求,强行处死了怀有身孕的董贵人。这一幕,令荀彧深感震惊。

此时的曹操,已经掌控了宫廷禁军。每当入殿面见汉献帝时,他总是带着重兵,毫无臣子之礼。荀彧多次规劝曹操:"应当谨守臣节,不可僭越。"然而,这些话并未打动曹操。

建安八年,伏皇后暗中请求其父伏完搭救汉献帝。事情败露后,曹操不仅诛杀了伏完一族,还杀害了汉献帝的两个皇子。这一次,荀彧没有再劝谏,而是请辞回乡。然而,曹操并未应允。

建安九年,曹操再次展露野心。他先是诬陷大儒孔融谋反,将其诛杀。随后,又将荀彧的叔父荀悦逼上绝路。这两位汉室重臣的死,让荀彧意识到,曹操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匡扶汉室"的英雄。

在朝堂上,荀彧开始频繁上书,劝谏曹操:"教化与征伐应当并举,应该服从于礼义,加强大汉天子的权威。"这些话,无疑触动了曹操的敏感神经。然而,由于荀彧在朝中根基深厚,曹操一时也不便发作。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江东,在赤壁惨败而归。这场失利,让曹操彻底改变了策略。他不再寄希望于一举统一天下,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汉室江山。此时,他最大的阻碍不是江东孙权,也不是荆州刘备,而是身边的荀彧。

这一年冬天,曹操开始试探朝臣对他进爵的态度。许多人纷纷表态支持,唯有荀彧始终保持沉默。曹操派董昭前去询问,荀彧当场拒绝:"曹公本为匡扶汉室而起义,如今应当谦逊退让,而不是晋升公爵。"

这番话传到曹操耳中,让他勃然大怒。然而,荀彧在朝中威望太高,贸然处置恐怕会引起动荡。于是,曹操开始布局,先是将一些亲近荀彧的官员调离许昌,又暗中培植亲信势力。

建安十七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出现了。曹操南征孙权,途经谯郡时,特意召见荀彧入营劳军。这是二十年来,第一次要求荀彧随军出征。当时,不少人都看出了这其中的蹊跷。

四、荀彧的神秘遗物

建安十七年深秋,寿春军营中发生了一件蹊跷之事。当日,曹操派人送来一个空食盒,递交给荀彧。不久后,营帐内传来一声长叹,随即便是一片寂静。等到侍从进入营帐时,只见荀彧已倒在地上,再无声息。

事发当晚,曹操下令严查此事。然而查案的结果却十分奇特:荀彧服毒自尽,而那个空食盒里什么都没有。更令人不解的是,曹操并未追究送食盒之人的责任,反而将此事迅速平息。

据当时在场的侍从回忆,荀彧临终前留下了一封信,上面写着:"汉室衰微,天命难违。吾死后,愿天下能识天命。"这封信很快就被送到了曹操手中,此后再无人见过。

寿春军营中还流传着一个说法:荀彧死前曾对身边人说:"吾二十年来,为汉室尽忠。今日之事,实乃无可奈何。"这番话传到曹操耳中,他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吾负子也。"

更令人费解的是那个空食盒。有人说,那是一个漆木食盒,制作精美,盒底刻着"汉臣"二字。也有人说,食盒是普通竹制,但盒中放着一封密信。这些说法虽然众说纷纭,但都指向一个共同点:食盒绝非偶然。

荀彧死后,曹操对外宣称是因病而亡。然而,当时在场的将领们都看到了一个细节:荀彧的遗体旁散落着几张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但这些纸张很快就被曹操的亲信收走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荀彧死后不久,他的家人收到了一份遗物。其中包括一枚玉印,上面刻着"汉臣荀氏"四字。这枚玉印后来成为荀家最重要的传家之宝,荀彧的儿子们将它视若珍宝。

荀彧身亡的消息传到许昌后,朝野震动。不少大臣都看出了其中的蹊跷,却无人敢言。只有陈群在私下里叹息道:"昔日汉室忠臣,今日已成过往。"这句话很快传遍了许昌城,却再无人敢提及。

建安十八年春,曹操终于如愿获封魏公。在加冕大典上,他特意在祭文中提到:"昔有荀令君,忠义可鉴。"这番话引起了众人议论:难道荀彧的死,真的只是一场意外?那个神秘的空食盒,又代表着什么?

五、荀氏家族的复仇之路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位。随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此时的荀彧之子荀顗,已经在朝中担任要职。与其父亲不同,荀顗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正始年间,荀顗开始与司马懿秘密联络。当时的司马懿虽贵为大将军,却始终受制于曹爽。荀顗多次为司马懿出谋划策,提供朝中情报。他更是利用自己在颍川士族中的影响力,暗中为司马氏拉拢支持。

嘉平元年,一场改变魏国命运的政变爆发了。司马懿联合荀顗等人,发动"高平陵之变"。当日,荀顗亲自带领士族子弟,包围了曹爽的府邸。面对昔日的主君之后,荀顗毫不留情,将曹爽一族尽数处死。

这一幕,令许多人想起了当年荀彧的遭遇。然而,荀顗的报复远未结束。他开始大力支持司马氏,先后参与了诛杀曹芳、曹髦等魏帝的计划。每当有人质疑时,荀顗总是说:"此乃天意。"

正元二年,曹髦欲夺回权力,亲自率兵讨伐司马昭。荀顗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通知司马昭。随后,曹髦惨死街头。荀顗不仅没有阻止,反而第一个上书支持司马昭的做法。

更令人唏嘘的是,荀顗的外甥陈泰,本是魏国重臣。当司马昭谋划废黜魏帝时,陈泰曾多次反对。荀顗竟亲自上门,以舅舅的身份逼迫陈泰就范。

景元四年,司马炎篡位建晋。在这个关键时刻,荀顗再次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他不仅积极支持司马氏,更亲自参与了禅让大典的筹备工作。这一次,轮到曹魏王朝成为历史。

晋武帝即位后,特意追封荀顗为太尉。这个荣誉,与当年荀彧的万岁亭侯遥相呼应。只是,一个是为了匡扶汉室,一个是为了覆灭曹魏。父子二人的选择,恰似一场历史的轮回。

泰始元年,年迈的荀顗在给子孙的家书中写道:"吾家世代清名,今日之事,后人自有公论。"这番话传出后,朝野上下无不唏嘘。那个在寿春军营中含恨而终的汉臣荀彧,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儿子会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一场历时数十年的复仇。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朗普的一盘大棋,成则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

柬埔寨这次真的急了!!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91595516

邮箱: info@qqtx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