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球通讯社 乡村振兴 中华非遗文化:探秘甘肃省陇南市西汉水流域乞巧节

中华非遗文化:探秘甘肃省陇南市西汉水流域乞巧节

在甘肃陇南西汉水流域,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姑娘们都要举行隆重的民俗祭祀歌舞活动,祈求“巧娘娘”保佑自己聪慧、灵巧,婚配如愿,生活幸福。其活动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2008年,西和县“乞巧节”被评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下面跟随小编一起走进这绝无仅有的中国“女儿节”吧!

从六月三十日晚开始至七月初七晚结束,乞巧的全过程历时7天8夜。内容丰富、仪式隆重。包括手襻搭桥、迎巧、祭巧、唱巧、跳麻姐姐、相互拜巧、祈神迎水、针线卜巧、巧饭会餐、照瓣卜巧、送巧等活动。

01.坐巧

在迎巧仪式前,每个姑娘就将自己的手襻解下,一条接一条地连成一根长头绳。如果这样接起来的绳子嫌短的话,还可以用新头绳以续不足。到时,手捧香盘的姑娘走在前面,其他人列队跟随。香盘内放有香、蜡、黄裱纸等祭品和头绳。来到村镇外的大河(沟)边,先由两人分别站在两岸,把头绳横拉在河面上。接着点蜡、炷香、焚裱纸、祭祀跪拜。然后,大家成排列队、牵手摆臂齐唱《搭桥歌》。唱罢,站在河(沟)两岸拉头绳的姑娘同时松手,绳子即刻落入水中被水冲走。乞巧的第一个仪式至此完成。

02.迎巧

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姑娘们穿上盛装,整齐列队,挑上“巧娘娘”,端上香、蜡、纸品盘,在老年妇女的引导下来到河(庄)边举行迎巧仪式。主持者焚香点蜡,燃纸放炮,“巧娘娘”头儿跪迎接拜,其余姑娘则站在河(庄)边齐唱《迎巧歌》。然后,揭去“巧娘娘”头上的丝帕,一路唱着歌将“巧娘娘”请进院。进院门要唱《进院歌》,进屋唱《坐巧歌》。要敬献茶果,唱《献茶歌》,此时,乞巧活动便正式拉开序幕。

03.祭巧

祭巧,一般分集体祭巧和个人祭巧两种。从迎巧仪式开始至送巧仪式结束,整个乞巧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在早晨、中午、晚间三个时候,都要点蜡、炷香、焚裱纸、跪拜。白天香烟袅袅,晚上明烛高照。

04.拜巧

拜巧,在乞巧过程中,毗邻的乞巧点之间,要开展你来我往的相互拜巧活动。如上街与下街、东关与西关、前庄与后庄、上坝与下坝、此村与彼村等等。按乞巧习俗,祈神迎水仪式结束后方可进行相互拜巧。相互拜巧时,姑娘们着意打扮、穿戴一新,成排列队。两地的姑娘坐在一起互称姐妹、问长问短、有说有笑、十分亲热。相互拜巧,不但有观摩、交流、促进乞巧的作用,还为邻村、邻街的姑娘搭建了互相交谊的平台,又为未婚青年寻找对象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05.娱巧

在七天八夜的乞巧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唱巧”,即娱巧,姑娘们齐集坐巧处,从白天直至深夜,按一定的程式,用不同的歌曲在巧娘娘像前尽情地载歌载舞。以此抒发情感、展示才艺。“乞巧歌”主要是以“娱神”指娘娘神为目的。歌词有传统和新编之分,曲调有正歌和副歌之别。演唱上除节前排练外,仅限于“乞巧节”这段日子,其余时间一般不再演唱。“乞巧节”是姑娘们的节日,“乞巧歌”是姑娘们唱的歌,属于民间歌谣的范畴。就民歌的形式来说,它不是“山野之曲”,而是“里巷之曲”,是一代代姑娘们集体创作的结晶。丰富的歌词和曲调,给异彩纷呈的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06.卜巧

在乞巧的过程中,除举行个人“针线卜巧”外,还要在七月初七晚上,举行集体“照瓣卜巧”。即用巧芽在水中的投影图案问自己的巧拙、祸福,俗称“照花瓣”或“照瓣卜巧”。姑娘碗底的投影图案,被大家确认为心灵、手巧、吉利、祥瑞时,心中十分高兴,一定要将碗中的水猛喝一口,其意是使虔诚乞巧得来的这一切,真正为自己所有,长期在身上显灵。然后把水倒掉,再盛半碗神水,重新开始下一轮的照瓣卜巧。照瓣卜巧活动在期待、兴奋、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着,历时两三个小时方告结束。

07.送巧

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在品尝完天水麻辣烫的鲜香麻辣后不要忘记到一山之隔的陇南西和礼县观看参与独属于我们中国人情人节。陇南欢迎您。

编辑 海珍

民办高中学生考进清华重奖50万元,先别叫好

学习原声|改革的初心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91595516

邮箱: info@qqtx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